4173.温室效应不足以形成金星高温
2019.2.7
网上搜索,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65-485度,我不知道是普遍温度,还是局部温度?白天温度,还是夜晚温度?因为任何系统内星球都存在高度温差、深度温差、纬度温差、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地球大气边缘有一个热层,最高温度高达数千k,也就是摄氏上千度,并不代表地球表面的所有温度都有摄氏上千度,热层下面的中间层最低温度低于摄氏零下七十五度,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高温可以引发核聚变,连续核聚变可以产生非常低的环境温度。
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近百分之二十五,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更高密度的宇宙射线,表面温度高于地球不足为奇,高那么多着实让我吃惊。因为光子可以转化为正负电子和化学元素,没有持续的供给,不可能长久维持一定的密度。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不可以阻止光子裂变和转化,金星表面并没有因为高密度的二氧化碳形成更高的表面温度就是证明。
金星没有卫星,说明金星只有一个对偶层次,《元素周期表》前五个周期的化学元素,半径却只比地球小300千米。地球的第一对偶层次不算大气层半径只有2900千米,远远小于金星的半径6051.8千米,说明太阳对偶金星的层次厚度也非常高,两者之间交流正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与地球对偶层次交流正负电荷的量。所以,磁场光子密度要高于地球,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无关。
只要是磁场温度,就必定存在高度、深度、纬度和季节温差,不会到处温度相同。所以,研究金星环境不能浅尝辄止,要在不同区域研究金星环境。
这里要普及一些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的知识:一是阳光并不是影响星球温度的主要因素,因为所有恒星辐射的光子密度都没有超过所谓宇宙背景温度2.74k(始于绝对零度的摄氏2.74度),影响昼夜温差超过摄氏2.74度的主要是伴随阳光的宇宙射线引发的核裂变产生的光子密度;二是高温会引发核聚变,特别是氢、氦元素的核聚变并不需要很高的环境温度,接近外太空的环境温度都可能形成氢、氦元素,所以才有宇宙射线;三是形成光子的物理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光子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的物理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光子转化为正负电子和化学元素是主要的吸热反应形式。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形成光子,也无时无刻不在裂变光子。所以,星际磁场的存在是影响星球环境温度的主要因素,核聚变是产生环境低温的主要原因,外太空和星球两极的低温环境主要由核聚变形成。
地月磁场也能产生环境温差,但是比较地日磁场正负电荷的交流要差很多。所以,地球环境没有金星那么炎热。
当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也不容忽视,只不过单凭温室效应不能产生摄氏四百多度的高温。
网上介绍,金星几乎没有磁场,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磁场的数量只有一个,不像地球和太阳系巨行星那么多磁场重合在一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Swim.com
( 粤ICP备05007436号 )
GMT+8, 2023-12-5 17:51 , Processed in 0.0924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