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泳 中国游泳网 最火的游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生意不好做?先把品牌基础打好高级鱼胶新西兰深海鳕鱼花胶滋补佳品游泳耳机实测,边游边听音乐泰裤啦在悠泳投放广告,最高性价比
优永科技-创意品牌设计DIANA世界小姐泳衣2折起清货,售完即止!优购新西兰奶粉,澳新直邮最放心悠泳装备店,正品游泳用品大全!
楼主: 武汉劲驴

武汉加紧建绿道,骑行徒步健康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9:12:41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成道提升城市颜值
八条“武汉最美花道”新鲜出炉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成勇)历时两个半月,经过海选、“花马”接力跑、市民投票及专家评审环节,由市旅游局、市赏花办联手长江日报举办的“2016武汉最美花道”评选活动昨日揭晓最终榜单,东湖磨山樱花道、黄陂木兰天池杏花道、黄陂花海乐园百花道、江夏梁子湖赏花大道、新洲紫薇都市田园紫薇花道、东西湖郁金香公园郁金香花道、蔡甸消泗乡油菜花道、蔡甸香草花田芳香花道等八条花道荣誉加身,成为武汉新花城2016“最美花道”。
    近日,长江日报还联手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及长江经济带旅游媒体联盟陆续在全国发布“2016武汉最美花道”榜单,见证武汉赏花游发展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不少参与投票的市民觉得每条花道都很美,很难抉择。除了榜单上的八条“最美花道”,还有木兰草原格桑花道、木兰云雾山杜鹃花道、木兰玫瑰园玫瑰花道、马鞍山森林公园山花道、江夏熏香悦花卉世界百花道、东西湖醉美西湖薰衣草花道、蔡甸后官湖湿地公园百花道、武汉园博园百花道等都是武汉新花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佼佼者。当然,本次评选结果公布只是一个开始,相信明年的武汉将有更多“花道”入选“最美”!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今日还隆重推出了《花道最美》八连版特刊,全面呈现八条“2016武汉最美花道”的独特韵味,并多角度解析“武汉新花城”的建设成就及赏花游的发展规划。特刊内容详见T1-T8版,敬请关注!
    2016武汉最美花道榜单
   1. 东湖磨山樱花道
    2.黄陂木兰天池杏花道
    3.黄陂花海乐园百花道
    4.江夏梁子湖赏花大道
    5.新洲紫薇都市田园紫薇花道
    6.东西湖郁金香公园郁金香花道
    7.蔡甸消泗乡油菜花道
    8.蔡甸香草花田芳香花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10:03:35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谋划大城绿色未来
我市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武汉路径

    记者郑汝可 通讯员吕友明
    生态保护,武汉再次跃上一个新起点。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武汉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上升到地方立法层面的城市。
    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规划实施和管理,武汉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2年5月1日起,《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发布实施,武汉成为继深圳后全国第二个以“政府令”形式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
    2013年6月26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这是全国城市中第一个关于生态控制线的“人大决定”。
    从“政府令”到“人大决定”,再到地方立法,武汉围绕基本生态控制线的“三大步”,措施步步重磅,力度步步升级。
    5年来,我市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指引下,以前所未有的措施保护湖泊,修复山体,建设绿道,打造郊野公园,“让城市安静下来”,“绿色化”成为展示武汉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
    特大城市武汉,正努力探索一条践行绿色发展的路径。
    通过地方立法对生态保护进行顶层设计,锁定城市增长边界
    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武汉,曾面临“大发展”与“大生态”保护的困境。
    市国土规划局负责人介绍,2004年武汉编制了2005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当年划定的都市发展区面积在667平方公里,结果第二年底就“不够用了”。2006年7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2020年“都市发展区”面积在1030平方公里以内。这一数据在2010年提前“透支”。
    “规划屡屡被突破,严肃性到底在哪里?”“生态用地靠什么来保证?”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委员回忆,当时,从上到下都有个一致的看法——武汉大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证明,划定生态控制线,实施生态功能区建设,是锁定主城边界的有效手段。
    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分“三步走”构筑基本生态控制线法规体系。
    第二年,市政府颁布《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要的城市明渠,以及坡度大于16度的山体等五类地区为生态底线区,严禁开发建设。市国土规划局据此制定了《武汉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框定了生态保护范围和集中建设范围,锁定城市增长边界。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负责人表示,通过地方立法把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管总”的顶层设计,用“法治”防止“人治”,可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限拓展。
    明确“不能做什么”,当保护和发展发生冲突时,保护挺在前面
    武汉采石历史延续百年,新城区一些山体曾4经因开矿采石而破坏、污染严重。以蔡甸为例,上世纪80年代,全区采矿场就有334家。
    2012年起,武汉市政府计划3年投入近10亿元,对江夏区、蔡甸区部分废弃矿山“整容”,这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开了先河。2014年1月,武汉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山体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案》。今年3月22日,武汉最大山体修复工程——硃山采石场复绿工程完工。
    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委一位委员回忆,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落实并不平顺,有的区想多搞些开发、发展经济,希望“开口子”,“但我们没有退路,一律从严”。
    根据市政府令,2012年5月1日之后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零准入、零审批。
    2014年8月,沿海一家公司拟在汉投资160亿元,项目落户需占用2800余亩土地,其中近300亩在生态底线区内。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讨论时认为,生态保护上的欠账迟早要还,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再大的项目也必须严格按法定图则行事。
    收到市人大的意见后,市政府重新论证,另行选址。同年,“关于开发区和新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实施问题的整改承诺”被列入当年治庸问责“十个突出问题”。
    去年1月9日修订通过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规定,违法填湖者,不仅要恢复原状,还将承担最高5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向湖泊倾倒有毒、有害物质且拒不改正的,将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此前公布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明确,每个湖泊都要划定水域控制线(蓝线)、绿地控制线(绿线)、建设控制线(灰线)和环湖道路。
    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让市民亲绿有获得感
    上月,从深圳来汉参加武汉马拉松比赛的选手闫营岗,对环东湖绿道九女墩至访梅路约8公里长的赛段印象深刻,“景色美妙,犹如水上漂”。这是我市正在打造的世界级绿道——环东湖绿道已开通的一段。
    武昌环东湖绿道规划全长28.7公里,将于今年底全线建成开放。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东湖绿道打造成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山色、最富人文气息的滨湖绿道,让市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
    此外,我市中心城区还将建成2条绿道环,即汉口“两江一堤”环形绿道系统、汉阳地区月湖—墨水湖绿道。新城区建成5条山水特色绿道,即蔡甸后官湖绿道、江夏环青龙山绿道、东西湖环金银湖与府河湿地绿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环龙灵山绿道、黄陂通达木兰景区群绿道。
    “生态底线区不是无人区,要让市民共享城市生态资产。”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委员说。昨日表决通过的《条例》中,规定了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公园、绿道等生态项目建设的激励扶持措施。
    建设“自然、大气、野趣、安全”的郊野公园,是我市“绿色化”建设的重要部分。2年前市政府提出,在各新城区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推进“一个郊野公园、一条环湖(环山)绿道、一个特色生态农业园、一个绿色示范乡村”生态工程建设。   
    防止湖泊成为少数人的私家花园,我市在加大湖泊保护力度的同时,注重锁定岸线,还湖于民。近年来,蔡甸区后官湖、新洲区柴泊湖、江夏区梁子湖、东西湖区金银湖等都采取不同措施还湖于民。
    黄陂区西塞湖岸边设有界桩,并公开了“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10:08:18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立法对基本生态控制线最严保护
损害生态环境 责任终身追究
    长江日报讯(记者郑汝可 通讯员韩红 田亮亮)昨日表决通过的《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中,对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的规划与建设,做出严格规定。《条例》明确,基本生态控制线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得调整;同时,造成山体、水体、农田、林地、湿地、绿地等生态要素破坏的,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条例》将“基本生态控制线”定义为“维护本市生态框架完整,确保生态安全,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控、有序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条例》规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区分级负责,以区为主,部门联动。其中,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护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确保山体、水体、农田、林地、湿地、绿地等生态要素不受破坏,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将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区域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
    生态控制线规划应向社会公开
    《条例》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的查询方式。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标识。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条例》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承担生态保护责任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
    调整生态控制线需走法律程序
    《条例》规定,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得调整基本生态控制线。因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或者上位规划修改,确需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局部调整的,应当遵循生态功能相当、总量不减的原则,确保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
    《条例》规定,调整方案应当征求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以及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条例》规定,造成山体、水体、农田、林地、湿地、绿地等生态要素破坏的,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究责任。
    鼓励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公园、绿道建设
    《条例》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对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公园、绿道等生态项目建设的,可以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优先启用发展备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探索建立公园、绿道等生态项目建设与配套项目准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等激励机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08:43:08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府河郊野公园开放
家门口美景逛不完




    城市留言板

    【新闻回放】
    昨日,江岸首个融休闲娱乐和郊野探奇于一体的野趣生态公园——府河郊野公园对市民开放。长江日报官方微信(ID:whcjrb)、头条号、微博不仅向市民介绍了刚刚开园的府河郊野公园,同时将木兰云雾山郊野公园、月亮湖郊野公园等做了集中介绍,不少网友感慨,如今武汉人想散心,不用再东奔西跑了,家门口的美景就逛不完!
    推荐>>>
    这些地方蛮好玩
    @平湖人:每天上下班路上我都从府河郊野公园过,也亲近过她,很美,是一种放松心情,享受周末的好去处!
    @李斗:东西湖郁金香公园也是不错的,适合周末赏花踏青,家门口美景逛不完。
    @毛弟:美丽的月亮湖,在有月亮的夜晚如梦如幻,诗一般的美丽!
    @潘冬子:江夏青龙山八分山已经是很多武昌市民周末的去处。
    感慨>>>
    散心不用东奔西跑了
    @二师兄:月色那么好,你我都难忘,武汉郊外美如画!
    @太阳鸟:我是60开外的老人,还不知武汉后花园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约上一群老年朋友去走走看看。
    @文子:现在能玩的地方太多了,不妨由近及远慢慢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陶冶情操,其乐无穷。
    @谢正刚:家门口的这些地方真应该去玩一玩,当然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环保!
    @憨斌:对武汉人来说,现在散心已经不用东奔西跑了,就在附近转转也是不错的选择。
    @仙道:武汉经过数年努力,正在向园林城市迈进,正在朝花园城市发展,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公共绿化随处可见。武汉经济在发展,创新在推进,产业结构在调整,一个绿色发展的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每天不一样”的武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09:17:47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区首个郊野公园开园
最大家禽市场变身郊野绿地





    地处三金潭立交旁的府河郊野公园东连张公堤,西接东西湖堤,北临府河,南为防护林,总面积达14.9万平方米(28日航拍)  本组图片摄影:记者胡九思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 通讯员李有升)“武汉又多了一个公园,今天我们来‘尝个鲜’。”上周六,武汉市中老年自行车骑游协会的梁守矩等人成为府河郊野公园的首批游客。历经近3年的改造整治,昔日陋棚连片、浊气四散的家禽市场,如今绿草如茵,变身为江岸区的首个郊野公园。
    府河郊野公园位于张公堤与东西湖堤交会处,北临府河,是进出武汉“北大门”的必经之地。园区总面积约14.9万平方米,主要以郊野休闲为特色,分为果香园区、林荫步道区、休闲广场等五大区域。
    “这里曾是武汉市最大的家禽市场。”江岸区民防办(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江岸区政府开始综合整治,违章建筑被拆除,同时区政府借府河湿地原有绿植等进行改造,将该区域投资建成郊野公园,还绿于民。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府河郊野公园位于张公堤“一带十园”带状景观轴上。公园南门入口紧临张公堤绿道,专门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骑行和步行张公堤的游客,可无障碍进入公园。漫步在公园内,放眼望去,桃红柳绿、生机盎然,滨水平台、观景栈道等亲民设计处处可见。
    “与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老牌公园不同的是,府河郊野公园突出‘郊野休闲’特色,设置了一个非盈利性城市果园。”该负责人介绍,从公园主入口至综合服务广场,建有一个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果香园”,主要种植有柿子、核桃、柑橘、枣树等10多个品种,市民在逛公园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农家采摘的乐趣。
    “想不到这么快,家门口也有了公园。”开园当日,记者遇到前来散步的市民李婆婆和老伴。李婆婆说,自己在附近住了7年,以前这里环境不好,一到夏天蚊子很多,还有臭味,自己平时想锻炼身体,都是坐公交车去解放公园。“现在不用折腾那么远了,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过来也都很方便。”
    “郊野公园的建成,改善了城区生态,是江岸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江岸区民防办(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1年,我市为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确定主城及六个新城环绕的“1+6”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时,就已明确六大生态绿楔的城市生态框架,府河生态绿楔是其中之一。公园的建成,不仅江岸段府河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武汉的“北大门”也因此更加靓丽。
    公园名片
    府河郊野公园,位于江岸区,临近三金潭立交桥北部府河大桥地段,东出口连接张公堤路,西出口连接东西湖堤,北部紧临府河,南部为防护林。公园地块形似钻石,园内东西向道路横穿地块,长约650米,园区总面积149209平方米。公园内道路按公园绿道的标准修建,全长约2.8公里,与张公堤绿道连接。
    28日,游客在公园内漫步、骑行(航拍)
    游客昨日漫步于公园水塘栈道上
    公园布局
    入口区:公园设三个入口,西门为机动车入口,设置公共停车位27个,东门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入口,南门为主入口,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林荫步道区:设置起伏的坡道和卵石漫道,将苗圃基地和漫步休闲区功能结合;
    果香园区: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主要有柿子、李子、核桃、柑橘、杨梅、柚子、梨树、枣树等十多个品种,采用架空廊道的形式,形成立体丰富的景观效果,游客可在架空廊道上近距离接触果树,体验采摘乐趣。
    花卉盆景区:将科普园与花卉盆景结合,通过盆景花卉养殖进行园林种植科普,建成花卉、盆景的集散、销售点,通过玻璃温房展示。
    休闲广场区:以啤酒为主题,依托大面积草坪,营造开敞大气、适合人群聚集野餐、休息的开敞空间,提供游人畅饮休息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08:24:39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私家车屡闯江夏环山绿道
市民呼吁遵守公德 还一个健康徒步环境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卢成汉)江夏环山绿道,供市民徒步健身,一些私家车无视禁行标志,不仅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还破坏了环境。昨日,武汉市民江先生呼吁,车主应遵守公德,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还市民一个健康安全的徒步环境。
    江先生说,28日下午,他徒步在西段绿道时,发现一些私家车在绿道上行驶,在一些拐弯处,他差点被一辆私家车撞上。
    昨日,记者徒步江夏环山绿道西段,不时有私家车经过,由于弯道多,车辆快速通过,给徒步健身的市民带来安全隐患。不仅如此,私家车随意在路边停靠,碾坏绿道边的绿化带(如图)。一个多小时内,记者发现有60多辆私家车行驶在绿道上。
    绿道维护员周先生告诉记者,环山绿道不准车辆进入,但到了周末,大量私家车闯入,“劝也劝不住。”
    江夏区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巡查和劝导,还市民一个环境好且安全的徒步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3:51:48 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即资源,绘出‘’生态环境线‘’。。。

   长江日报讯: 三环上,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三环下,一辆辆自行车徜徉绿道。
    骑上自行车,从晴川桥出发,沿汉江江滩,到达张公堤,穿行张毕湖,漫步竹叶海。
    “两带三园”锁定硚口生态大格局。搬迁汉江江滩65家砂石场和占滩企业,腾退三环线周边近5000亩土地,高水平建设14.5公里汉江湾绿带、10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带和132万平方米的园博园、106万平方米的张毕湖公园、79万平方米的竹叶海湿地公园,形成环绕汉口西部的大型生态绿环。
    街头小游园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绿化。每一个新增项目都按照“疏、高、退”原则,规划建设绿地、绿道、街头游园。2011年以来,新建街头游园和小森林17个,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触摸绿色、享受生活。
    硚口公共绿地面积从2011年的247万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66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4.48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向好。
    从灰色变成绿色,用绿色安放城市的理想生活。人与自然,在疏离之后重归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07: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串起东湖3个景区 打造8大景观节点
漫步环东湖绿道尽享都市慢生活
    长江日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尹卫民)昨日,环东湖绿道建设业主武汉地产集团设计部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景观打造和新增景点,今年底建成开放的环东湖绿道串联起磨山、听涛、落雁3个景区,打造4条主题绿道以及4处门户景观和8大景观节点,将让广大市民和外地来汉游客在此尽享山、水、林、花交融的都市慢生活。
    从西至东,经典的游览路线是:可沿着环东湖绿道,经湖中道的梨园广场,到达九女墩。此处设计强调太平天国女英雄墓冢空间,在山脚下设牌坊,引导游人登高缅怀。轴线南端设沧浪台,游人可东眺5公里的水杉长堤,南望磨山。
    接下来抵达东堤。沿着堤埂肌理的步道,可采菱、泛舟、摸鱼、赏荷,体验水上阡陌、东湖渔趣、杉林泛舟的乐趣。
    再到湖心岛。湖中设三岛,将分别命名,种植水杉、花树、枫林。三岛相映成趣,湖心岛上设二级驿站,周边形成海绵花园。
    然后抵达郊野道起点鹅咀。鹅咀被绿道主线分为东、西半岛。东岛“东观楚台”,是观磨山和日出的绝佳地段,临湖设供游人远眺的台阶场地,西岛设船形驿站,以沙石铺地,并有疏朗草坪可供休闲。
    沿郊野道慢行,即可抵达西埂。这里原始的自然野趣将被完整保护,塘埂上铺设砾石路,形成池塘湿地,增加游览栈道和亲水平台;将目前的红砖房改造为茶室、书屋。游人在此可远观汤菱湖和城市天际线。
    接着漫步田园童梦景观区。绿道两侧及驿站、田埂周边种植柿、桑、杨梅等果树,形成现代人的“都市农庄”。
    紧接而来的是塘野蛙鸣景观区。三面环湖,池塘边设驿站。铺青石板、细石子,将人引至水边,营造池塘边听蛙鸣的意境。
    而由北向南,可从鹅咀经磨山北门,抵达位于湖山道上的枫多山,分阶段增加色叶植物,营造绚丽美景。八一游泳池将进行建设提升,修缮水上栈道及停留节点,让人们在游泳嬉戏的同时能重温儿时记忆。
    环东湖绿道上,将打造4片阳光开敞草坪,特设2处观景点可观日出日落,还有1处最佳观鸟点。为了彰显荆楚文化,沿线还将设4个一级驿站,8个二级驿站和12个服务点。
    8
    1
    九女墩
    3
    湖心岛
    6
    田园童梦
    7
    塘野蛙鸣
    4
    鹅咀
    2
    5
    风光村
    磨山北门
    落雁驿站
    楚风园
    梅园全景广场
    梨园广场
    西埂
    东堤
    枫多山
    郊野道
    磨山道
    湖山道
    湖中道
    西门户:楚风园
    东门户:落雁驿站
    南门户:梅园全景广场
    磨山客厅:磨山北门
    山丘:九女墩 枫多山
    湿地:东堤 西埂
    岛屿:湖心岛 鹅咀
    田野:田园童梦 塘野蛙鸣
    8大景观节点
    4处门户景观
    4条主题绿道
    湖中道:梨园广场—磨山北门
    湖山道:磨山北门—风光村
    磨山道:磨山山体区域
    郊野道:鹅咀—磨山东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07: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东湖绿道样板段惊艳亮相
阮成发万勇调研要求,精雕细刻建成“千年之作、传世经典”


    武汉晚报讯 为实现市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美好愿景,环东湖绿道正紧盯今年12月28日建成开放的目标,倒计时全线推进建设。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万勇实地调研环东湖绿道建设情况。阮成发要求,一定要按照“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理念,精益求精,精雕细刻,高水准建好东湖绿道这项民心工程。
    环东湖绿道是东湖风景区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的核心工程,绿道全长28.7公里,绿道串联起磨山、听涛、落雁3个景区,将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以及4处门户景观、8大景观节点。
    位于绿道西入口的楚风园,正在进行园区景观提升改造、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阮成发要求,注重利用驿站地下空间建设更多的卫生间等设施,充分满足游客停车、如厕、就餐等基本功能需求。九女墩筲箕湖生态驳岸样板段已率先完工,花草叠石映衬的湖岸缓坡、青石板铺装的人行道,都为原本硬质砌筑的驳岸平添一番自然风情。阮成发强调,要尽可能减少人工雕琢,突出自然野趣。
    昨日,东湖绿道交通系统、景观、驿站建筑、智慧系统等四大专项规划设计方案逐一提交现场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阮成发强调,东湖绿道建设一定要按照“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点一滴的工程细节都要站在市民角度考虑,体现人性化,让老百姓作为城市主人在家门口享受大自然。
    万勇对推进东湖绿道规划建设提出:突出功能、强化景观、保护水体、改造景中村、提炼文化、整体运营等六点具体要求。
    市领导蔡杰、王立,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陈光菊、市政府秘书长彭浩陪同调研。(李晓萌)
    东湖绿道磨山北门效果示意图
    揭秘》》》》》
    这是一条28.7公里的武汉项链
    串联起磨山、听涛、落雁3个景区,未来可办国际自行车赛事
    现场》》》》》》
    彩色塑胶
    自行车道宽6米
    水杉为屏两侧建人行道
    如果说东湖边上的大小景点像散落的珠子,环东湖绿道就是一条穿珠项链,它穿起了武汉城市地标东湖,也穿起了武汉人对“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生活、诗意栖居”的向往。东湖绿道设计和建设融入了哪些生态宜居的理念,本报记者为您一一梳理:
    【高颜值】
    串起磨山、听涛、落雁三景区
    环东湖绿道全长28.7公里,由环郭郑湖绿道、磨山核心景区绿道、环团湖落雁景区绿道三大部分组成,分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和郊野道四条主题绿道。
    其中湖中段从梨园广场到磨山北门。将着力表现东湖纯粹之美,在鹅咀和九女墩打造两处观景平台。
    二是湖山段,从磨山北门到东湖风光村。将依山而建,让市民感受山水穿行之美,分为风光堤、猴山步道、梅园步道、荷园步道、东梅园步道五大主题段。
    三是磨山段,位于磨山风景区内。将东湖水岸自然生态与磨山景点的历史人文底蕴相结合,打造行走自然山水、感知荆楚人文神韵的游园体验。
    四是郊野段,主要是环落雁山景区。这一段将把藏于东湖深闺中的落雁景区展现出来,激发市民更多有缘探险新体验。规划为湖光城影段、生态田园段、湿地郊野段、落雁长歌段。
    等环湖绿道建成后,将形成4处门户区域,分别是西门户梨园广场,东门户落雁驿站、南门湖梅园全景广场、楚山客厅磨山北门。新增九女墩、磨山北门、鹅咀、梅园全景广场、落雁岛5个观景点。
    【高标准】
    世界级赛道 跑步骑车样样来
    出于举办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的考虑,东湖绿道湖中道、湖山道、郊野道将按世界级标准建设。自行车道将与步行道分行,步行道宽不少于1.5米,自行车道宽不少于6米。
    环东湖绿道建成后,将禁行机动车,只允许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通行。景区内外交通对接,按相关部门制定的方案实施。由东湖南路、东湖路、沿湖路的一段构成的环郭郑湖西边半个环,仍会通行机动车。
    为方便市民到达绿道,绿道入口处还将修建8个停车场。
    【尖板眼】
    手机都可以玩转的“智慧绿道”
    作为按照世界级标准打造的绿道,东湖绿道还藏着不少“尖板眼”,设计得很贴心。
    能吸水的海绵绿道:东湖绿道还将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措施,改良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规划、人工湿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净化东湖水体,促进东湖生态系统的修复。
    最聪明的智慧绿道:武汉地产集团董事长梁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东湖绿道建成后将会是一条“智慧绿道”。市民只要下载移动客户端或者关注相应的微信平台,就能畅行东湖绿道。比如查看东湖绿道周边交通情况、查找停车位、租用自行车、移动支付等,遇到突发状况还能一键报警。
    最安全的荧光夜道:等东湖绿道建成后,夜跑爱好者们有了一个好去处,结合磨山北门景观改造,这里将修建0.6公里荧光夜道。  
    记者张希为 张驰
    本报讯(记者张驰 张希为 通讯员李晓静)昨天,武汉晚报记者获悉,东湖绿道首段100多米的样板段日前已初步完工。
    记者在样板段现场看到,6米宽的自行车道已经初步完成道路硬化,计划将铺设彩色塑胶车道。它的两侧是两排高大的水杉作为屏障,与两侧的人行道相互隔离。靠近东湖水边,亲水平台被设计成生态护坡,坡道上可步行,边坡上植绿种草,点缀灌木、花卉、景观石。
    据了解,该段样板段位于湖中道九女墩附近,全长100余米,目前已初步完工。负责该段施工的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样板段将作为整个东湖绿道沿线的“标配”之一,在今后的其他施工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根据规划,全长28.7公里的东湖绿道共分为: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及郊野道。其中前三部分由中建三局负责修建,最长的郊野段共10.7公里,由中国一冶负责施工。目前,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等部分已展开建设。除了已经建成的样板段外,整个东湖绿道的特色景观之一,全长超1公里的栈桥亲水平台目前大部分已经完成桩基施工,全线的生态护坡抛石也同步完成施工。由中国一冶承建的郊野道已于上周初全面启动施工。据该项目负责人王一丰介绍,由于该段要横穿附近3个村庄,他们已提前为村民修建完便道,目前正在全面进行主线的施工。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东湖绿道附近的桥梁、涉水区域等跨湖部分也将进行改造,将其拓展成为亲水平台,让骑车或步行至此的市民在经过此处时,可以享受与水的“零距离接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2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2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08: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绿道成为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
有望作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范例全球推广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张翼峰 孙佳)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获悉,武汉东湖绿道已正式获准加入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有望作为范例在全球推广。
    去年联合国人居署启动“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首期内容包括起草“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导则”、支持中国不同城市的5个试点项目等。
    昨日,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表示,目前该示范项目正在中国开展5个试点的筛选工作。经过前期考察,正在建设的武汉东湖绿道确定入选,成为首个入选的“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
    在项目组看来,武汉东湖绿道鼓励绿色出行,部分道路改机动车道为人行道;建成后串联东湖听涛、磨山、落雁等景区,部分收费景区免费开放,形成开放空间;驿站中,设计植物净水系统,注重东湖水体保护;其便民措施、智能服务将尽可能满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需要。这些措施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张振山表示,本月底联合国人居署总部高级规划师萨尔瓦多·方德罗、亚洲人居协会负责人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10余名中外专家,将来汉实地考察,并召开项目启动会,对东湖绿道项目给予指导性建议。明年1月召开项目总结会,该项目获专家认可后,将作为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范例,在全球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8: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此栖息
13条生物通道为动物留空间
    长江日报讯(记者韩玮 实习生王沛之 通讯员张翼峰 孙佳)昨日,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首次详细披露了东湖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仅让市民实现“世界级慢生活”,也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保护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栖息地。
    东湖水域面积达32.4平方公里。目前,东湖绿道范围内共生存着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在内的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东湖湿地是冬候鸟由北方迁至南方的重要栖息地。东湖绿道规划设计中,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比如为小野兔、小松鼠等小型动物设计可以穿行的管状涵洞和箱形涵洞,管涵设低水路和步道,便于小动物通行。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导刘滨谊表示,绿道应打造成更自然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欧美国家绿道基础和核心是生态廊道,不仅是为人,还为各种生物留出生存空间。武汉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突出。
    武汉地产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为了让动物自由自在通行,国外很多公园和绿道系统中,都十分注重生物通道的设计,比如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内各种形式的生物通道较多。
    据悉,整个大东湖区域的绿道体系将达到124公里,串联起大学和文化空间、串联起湖景、山景和田野郊原空间,而随着武九铁路的搬迁,还将串联城市公共中心以及滨江沿线开放空间,其中一期工程为目前正在建设的28.7公里环东湖绿道。
    目前东湖绿道周边大学校园较为封闭,部分核心景区也向市民收费。东湖绿道建成后,将营造更加开放的空间,其中磨山景区将免费开放,楚风园景区将打开围墙,也实现免费。下一步还将增加校园绿道,实现景区巴士在校园的接驳,开放高校运动场等区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绿道开路:汉蔡高速公路7月1日起免费
到后官湖绿道玩,走高速不要过路费啦
    武汉晨报讯(记者舒翔宇 通讯员孙克亮)有车的同志们嗨起来!记者昨悉,7月1日起,汉蔡高速从汉阳琴台上到蔡甸出口下免费,以后不用交10元高速费啦!
    为进一步优化蔡甸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着力为民办实事,蔡甸区政府决定统一支付京港澳高速公路蔡甸站至汉蔡高速公路琴台站区间路段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通行费,实现蔡甸城关与武汉中心城区“零障碍”通行。今后去后官湖绿道,消泗油菜花海赏花都可免费走汉蔡高速,路程时间将缩短半小时。
    住在武昌、工作在蔡甸的晏先生告诉记者,之前不走汉蔡高速主要考虑到上班的出行成本,7月1日免费了,他走汉蔡高速上班的路程至少缩短2公里,而且此前走汉阳大道早晚高峰经常碰到堵车,甚至一堵半小时,以后省心多了。
    免费车型: 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不含皮卡车)。
    免费区间: 京港澳高速公路蔡甸站 —汉蔡高速公路琴台站(蔡甸站进站,琴台站出站;琴台站进站,蔡甸站出站)。从其他收费站进站、或从其他收费站出站的小型客车,其全程通行费由车主自行承担。
    免费年限:2016年7月1日8:00至2017年6月30日24:00,试行期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郊野道10公里路基基本贯通
东湖绿道24处景观建设全面启动
    长江日报讯(记者韩玮 实习生王沛之 通讯员布振德 李晓静)正在建设中的东湖绿道将打造湖山道、湖中道、磨山道、郊野道4个绿道主题。昨日获悉,属于新建的郊野道10公里路基基本贯通,另外3条绿道均为现状改造,至此,4条主题绿道路基已实现基本贯通。
    承担郊野道施工的中国一冶项目负责人介绍,施工现场高温达40多摄氏度,但却是施工绝佳时机,“天气越热,混凝土成型越快,质量也更能保证”。目前,郊野道全线10公里已基本拉通,路基全部完成。
    武汉地产集团东湖绿道项目负责人许玉洁介绍,磨山道位于磨山北门的900米道路样板段正在建设;湖中道九女墩筲箕湖200米生态驳岸样板段于6月率先完工后,其余道路的生态边坡也正在按此“标配”建设。位于鹅咀的160米栈桥桩基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桥面板浇筑。
    湖山道位于菱角湖段的700米栈桥和庙湖段的500米栈桥,也分别在进行桥面板和桩基施工。
    此外,东湖绿道全线的24处大小景观节点全面启动建设。其中,作为西门户的楚风园已启动驿站和园路施工,磨山北门、梅园全景广场均启动地形整理和沿湖亲水平台施工,落雁驿站等新建的18个驿站全面启动建设。东湖绿道内配套停车场将于8月下旬启动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Swim.com ( 粤ICP备05007436号

GMT+8, 2023-12-9 02:52 , Processed in 4.5664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